文章索引‧置頂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十月二十八日

        凌晨一點多,四行倉庫二樓突然傳出一陣槍響和手榴彈的爆炸聲,十幾名敢死隊員聞聲連忙衝向二樓支援。原來有近二十幾名日軍從西北處國慶路一側往東而來,他們到達四行倉庫後,一個接一個地沿著牆面往上爬,再從二樓窗口一躍而進,適才的槍彈聲就是二樓的守衛士兵與敵人對峙時所發出的。敢死隊此刻立即分批從兩邊向日軍進攻並投以手榴彈,把這些打算趁夜偷襲的日軍全部消滅,然後再向窗口處正在爬牆的十幾名日軍同樣投以手榴彈,有五名日軍當場被炸死,餘者跌落至一樓,負傷倉皇逃竄
        黎明前夕,敵軍在蘇州河附近打旗語,指揮部隊和坦克進擊。有二十幾名頭頂厚重鋼板的日軍在光復路一號倉庫鐵門外挖地洞,準備埋下炸藥將倉庫牆面和鐵門炸開,好讓坦克衝進倉庫。
        守衛在樓頂的士兵立刻手持機槍往下射擊,無奈子彈不容易打穿厚重鋼板,在此緊要關頭,於五樓負傷守望的敢死隊員第二連第二排第四班副班長陳樹生見狀,立即將全身掛滿手榴彈,跨過圍牆,同時拉開多個手榴彈的導火索,對準敵叢一躍而下,手榴彈瞬間轟然爆炸,煙屑飛揚中,這二十多個敵兵已七橫八豎地橫屍在倉庫大門前。我軍其他弟兄隨即從窗邊以機槍掃向隨著坦克前進的步兵和旗語兵,使其或死或傷,其餘敵兵嚇得趕緊逃跑,坦克也掉頭而回。蘇州河南岸群集觀戰的市民無不鼓掌歡呼,卻也為陳樹生的英勇犧牲而淚流滿面。
        日方步兵原本利用坦克作為表面掩護,悄悄潛伏至倉庫,他們原想用成包的烈性炸藥炸毀四行倉庫牆體,好讓我方措手不及甚至失守,但萬萬沒想到我方竟然有如此無懼死亡的勇士,願以自身的寶貴性命為代價,把自己當成人肉炸彈,以自殺式攻擊方式與敵方同歸於盡。
        陳樹生當時年僅二十一歲,他的捨生取義,徹底粉碎了日軍的圖謀不軌,及時挽救了此次危機。這一幕血戰,對岸民眾看得群情沸騰,愛國意識空前高漲。
        「抗日英雄!
        「中華民族萬歲!」
        彼時,民眾的呼喊聲響徹蘇州河畔,伴隨映照天空的戰火直入雲霄。四行倉庫內,諸位弟兄們目睹自己同袍被手榴彈炸得血肉橫飛而殉國,也不禁流下了男兒淚,淚眼矇矓中,他們更加堅信:有這樣的英勇烈士在,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在他們最深沉而傷痛的記憶中,含藏著最堅強的原始信念!
        激戰持續不息。
        清晨六時許,十幾名日軍又再次偷襲,當他們接近光復路西邊的倉庫大門時,被我方從高處投下迫擊砲彈,數名日軍當場被炸死,其他日軍則趕緊逃跑。
        此時,光復路交通銀行倉庫門前約有五、六名日軍正在搬運砲彈,謝團附剛好在樓頂指揮防禦,將此情景看得一清二楚,他順手從哨兵手中拿過一支步槍,瞄準之後「砰、砰」先後兩發子彈射出,那裡已有兩名日軍應聲倒地而亡,其餘日軍嚇得立即丟下工作而逃散。
        不久,防守樓頂的錢振華排長以及黃漢卿、翁壅原等士兵,見到日軍又陸續入侵,也紛紛擲下迫擊砲彈和手榴彈,將正好進抵倉庫的牆角的敵兵炸個體無完膚,餘者倉皇逃竄。群集在蘇州河南岸的同胞見到此幕戰鬥場面,紛紛激動地大聲鼓掌呼應,連英軍都不禁豎起大拇指大聲稱讚:「Good!
        未久,又有多架日軍敵機飛臨四行倉庫的上空盤旋偵查,為我軍設在樓頂上的防空火力猛射,迫使敵機紛紛遁走。而後,日軍又派出數十人進犯,和守軍們展開一番激戰,彼此互有損傷,但交戰到最後也終於被我軍所擊退。
        陰險的日軍對四行壯士無可奈何,乃決定一次又一次不斷地用火攻。他們屢屢對四行倉庫四周的房屋澆滿汽油,縱火燃燒,以此卑劣手段迫使守軍們退出。四行倉庫為鋼筋水泥建築物,周圍火勢雖猛卻不容易侵入,可憐的是,附近民房因此無辜遭殃――西藏北路附近的南北公益里、華通坊、更新舞臺,以及西面烏鎮路一帶的民房皆因日軍此次的縱火而悉遭焚毀。火勢從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時左右開始延燒,到深夜猶未熄滅(至二十九日清晨尚有一部分在燃燒)。

        日軍早在占領閘北、虹口、楊樹浦之後,就大肆燒殺擄掠,上海已從昔日的繁華之都變成人間煉獄,多處木造房舍無一不被日軍所放的無情火燒得面目全非,只有鋼筋水泥建築的四行倉庫,自始至終仍在熊熊火焰的包圍中屹立不搖。
        烈火不停地燃燒、再燃燒,濃煙滾滾中,八百壯士們極力忍受著煙燻炙熱守衛四行倉庫,他們在和日軍作戰之餘,尚要全力滅火,這當中豈是一個苦字所能形容!天空雖有降雨,但漫天大火火勢猛烈,無法完全被雨水所澆熄。
        「報告自來水斷了!」士兵們被周圍火場的濃煙嗆得眼淚直流、咳嗽連連,正要打開水龍頭取水之際,赫然發現不知何時水源已經被切斷了,連忙向長官回報。大眾此時趕緊向外努力尋找其他水源,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才在附近的某間破屋中接上水,為防止敵軍再度破壞和縱火,他們在倉庫的每一樓層都放置容器儲水,眾人也都力求節約,把汙水和尿液保留下來用作滅火之用。
        八百壯士的愛國志節堅如鋼鐵,臨危受命奮守四行倉庫最後陣地,即便烈焰籠罩,四面楚歌,亦早已置生死於度外,人人抱定殉國成仁的決心,流盡最後一滴血與日軍決一死戰。

        下午三時之後,日軍又派出三十餘名步兵前來進犯,在我軍英勇沉著對抗下,蘇州河邊以及光復路上,十幾具屍體橫陳,此景讓其他日軍為之震撼,當他們再度整軍進攻時,好些人變得畏縮不前,有的甚至在中途伺機逃跑。
        下午五時許,二十幾名日軍又被其長官督促來攻堅,我軍再度還擊,斃敵數人,餘者皆迅速逃竄。謝團附自樓頂居高臨下觀看戰局,見到弟兄們團結一致,奮勇殺敵,心中很是安慰,他信步走至一樓,驀然發覺上官志標正在指導一連弟兄們作戰,不禁喜出望外,上前拍著他肩膀說道:
        「志標,你回來啦?!太好了!一連就靠你來帶了!」謝團附露出笑臉,心情似乎放鬆了不少。
        「是啊!我一聽說你們在四行倉庫,就趕緊趕過來了,路上還遇到湯醫官他們,乾脆結伴同行,回來和大家一起打鬼子!」上官志標轉身望向謝團附說道。雖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背後卻蘊含著極深厚的義氣情感。
        原來十月二十六日晚間,第一連連長上官志標和楊德餘排長、湯聘辛醫官等人都還在租界,對於謝團附臨危受命之事並不知情,直到隔日,上官志標從電臺廣播中得知第一營奉命死守四行倉庫的消息後,心繫著同袍安危,立刻決定冒險潛返,途中巧遇湯醫官、楊排長等人,一行人更加堅定與四行弟兄共存亡的決心。
        他們一路上互相照應,努力克服戰火中的種種艱難險阻,甚至泅水游過蘇州河,方才潛回四行倉庫與大夥並肩作戰,細心的上官志標還不忘帶來一面國旗給弟兄們打氣。在上官志標尚未返回四行倉庫前,第一連連長暫由陶杏春代理,如今歸隊,正式以連長身分帶領第一連弟兄戰鬥。
        上官志標為福建省上杭縣人,自上杭中學卒業後,進入位於南京市的中央軍校軍就讀(註),為該校軍官訓練班第一期畢業生。他與謝團附同樣出身於黃埔,為受過正統軍事教育之軍官,淞滬會戰之前,就已參加過各種大小戰役,戰鬥經驗豐富。淞滬會戰戰役爆發後,上官志標隨謝團附出生入死,率軍和日軍血戰數月,殲敵無數。此次由其率領第一連防守四行倉庫一樓最前線,大夥皆稱他為「鐵鎚連連長」,意謂鐵鎚打到哪裡,哪裡就會被粉碎,由此可見其旺盛之戰鬥力。

    註: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成立於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為國父孫中山所指示籌辦,第一任校長為蔣介石,由於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別稱「黃埔軍校」。民國十四年,該校遷往當時首都南京市,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中央軍校」。

        四行倉庫增添幾名大將後,如虎添翼,我軍士氣也更為之激昂振奮起來,當日屢屢重挫鬼子兵,打得他們落荒而逃。
        是夜,日軍未敢再度襲擊。
        晚間八時許,謝團附趁機把握戰火中難得的寧靜時刻,召集全員集合,予以精神訓話:
        「我們第一營是離開大部隊的一支孤軍,沒有退路了。本軍所奉的命令是要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所以,這個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我們全都要戰死在這裡。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堅守陣地,和敵人拼死戰鬥到底!」
        多數壯士們不發一語、聚精會神地聽訓,臉上滿是堅毅;也有部分十來歲的少年弟兄,想到要與故里親人生離死別,不禁黯然神傷甚至偷偷啜泣。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些小壯士少小離家,多半出於家境窮困,原本從軍只為饘粥餬口,哪曉得此時此刻竟然被告知要與陣地共存亡,悲從中來也是人之常情。群體中亦不乏無視於生死之青年壯士,一臉的肅穆凜然,一心一意只想上陣殺敵,視死如歸。
        精神訓話甫告一段落不久,有位弟兄前來回報〜他在整理為國捐軀的陳樹生副班長遺物時,發現陳副班長生前曾在一件白汗衫上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那是他留給家鄉老母親最後的隻字片語。
        「好漢!」看到這件血汗衫時,上官志標連長不禁激動地大聲讚歎!其餘諸位弟兄反應不一,有的一時之間說不出任何話,也有人含著淚、握著拳哽咽說道:「我們一定要為他報仇血恨!
        「各位弟兄!我們不能讓陳副班長白犧牲!」陳副班長所屬的第二連連長鄧英此時慷慨激昂地說。
        「要堅持奮戰到底!我們不怕死!」上官志標連長接著激勵大眾。
        「堅持奮戰到底!」「不怕死!」大眾齊聲應和著,同仇敵愾之情溢於言表。
        眼看眾弟兄鬥志已被激發出來,謝團附於是率領大夥在四行倉庫中宣誓,全員上下一心,誓與四行倉庫最後陣地共存亡!
        其實適才精神訓話時,諸位弟兄們的複雜情緒,謝團附全看在眼裡。他想到這幾日陸續有人壯烈犧牲,而大多數都沒有事先給父母和家庭留下任何話語,內心抱憾不已,於是下令讓全體官兵在此血戰間隙,每人寫下簡短的遺書或是留下遺物給自己最想給的對象,或致父母、手足,或給妻兒,或予親友。
        上官志標連長當時立即寫下:「好男兒應以熱血洗山河」、「綿羊偷活百年,莫若猛獅生存一日」之遺墨,以表心志。諸弟兄們也紛紛效法寫下遺書,總計有二百九十八封;不識字的弟兄則以自己的隨身物品來表達心意,所有遺書和遺物全部集中起來時竟有整整一大麻袋,由上官志標連長冒險設法一一送出,交予租界機關,再委由該單位分別寄送至各地。

    上官志標團附遺墨(一)上官百成提供。


    上官志標團附遺墨(一)上官百成提供。


        這群抱著必死決心的壯士們,其實大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年,原本美好的人生才正要開始,然而在那動盪紛亂的年代,戰火連年,為了保家衛國,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持槍上戰場,身上留下一處又一處的槍傷和刀疤,數不清的年輕人在抗戰中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令人不勝唏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