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置頂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日本投降 曙光乍現


        民國三十二年六月至三十三年九月,以美軍為主的同盟國已逐漸轉守為攻,時任陸軍上將的麥克阿瑟將軍採用「跳島戰術」(註),選擇性攻佔有利於美軍推進的島嶼。他曾指揮盟軍沿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岸進行了十餘次兩棲登陸,均安全繞過日軍嚴密的防守據點,直抵菲律賓島的棉蘭老島。跳島戰術自此成為美軍空降作戰的主要戰術之一,亦成為盟軍逐步逼近日本本土的利器。

    註:跳島戰術(Island hopping),又稱跳島戰略、蛙跳戰術(Leapfrogging)。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擔任太平洋西南地區總司令。他對太平洋地區採用的戰略是:借助海、空軍的力量,運載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越過不重要的島嶼,直接向主要目標實施「蛙跳」攻擊,亦即以蛙跳方式,在己方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部隊透過空軍的掩護,沿著戰爭範圍的中軸線向幾個重要目標的外圍以跳躍式方式進攻。
    跳島戰術並不採逐一收復各島的統戰法,而是在收復某個島嶼後,跳略過防守實力較強的日軍島嶼,再攻占下一個島嶼。對於攻占成功的島嶼,美軍運用其充沛的物資供應和工程技術,快速地在該島嶼建立前進機場和港口,再對繞過的日軍據點以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日軍所占領的島嶼,迫使其最後不得不投降或是直接被困死。此乃太平洋戰爭後期,以美軍為主的同盟國軍隊為了快速登陸日本本土並減少戰爭損失而採用的戰術。
    跳島戰術的構想源於美國海軍上將威廉•海爾賽及其參謀長布朗寧,後來受到陸軍上將麥克阿瑟的大力支持和採用。盟軍運用此戰術,得以從澳大利亞經菲律賓一直打到日本國土,打破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建立起來的防禦鏈,創造了無數個大步跨躍島嶼的勝利戰例。此戰略讓美軍在太平洋地區一再出奇制勝,多次重創日軍並大量消耗其人力、物力和財力,相較之下,盟軍己方的損失卻不大。

        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上旬,盟軍利用沖繩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三百四十英里的島嶼作為空中作戰基地入侵日本,史稱「沖繩島戰役」,此役自該年四月一日起,持續到六月二十一日,為期八十二天,日本方面約有十餘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沖繩當地則有數萬名平民傷亡或受日軍脅迫而不得不以自殺殉國。
        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不久,美軍於同年八月六日和八月九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及長崎市先後投下原子彈,就在長崎市原子彈爆炸六天後,即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曾經企圖以武力征服世界以實踐其帝國主義侵略野心的日本人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
        就在日本宣布投降後不久的某日,幾架美國軍機飛過拉包爾上空,這次,他們並沒丟擲炸彈,日本軍機也未立即起飛迎擊,一反常態地,美國軍機自高空撒下許多五顏六色的傳單,海灘上、樹叢中、平地上…處處可見,我國戰俘拾起傳單一看,只見上頭又是英文又是圖案,有看沒懂,順手就扔掉了。一些英國戰俘撿到傳單,雙眼頓時透亮了起來,有人激動得大聲狂叫、跳躍,有的趴跪在地上又是哭又是笑。
        「發生什麼事了嗎?那些英國佬怎麼了?」我國戰俘們開始覺察到傳單的內容似乎不尋常,議論紛紛之餘,急忙重新拾起傳單請懂中、英文的人翻譯。當翻譯告知大夥傳單上的消息後,一時之間一傳十、十傳百,我國戰俘們也像英國佬一樣難以控制情緒,哭的哭、叫的叫、笑的笑,還有人興奮地到海邊游泳慶祝。原來,傳單上印著日本人已於八月中旬投降的消息!
        拉包爾島上各國戰俘歡喜異常,他們飽嚐屈辱,萬萬沒想到終於有重獲自由的一天。
        「難怪今天看不到半個日本鬼子,美國飛機一來,我還以為他們自顧自地躲空襲去了,原來是打了敗仗沒臉見人!
        「找日本鬼子算帳去!
        「要他們血債血還!」戰俘們此時操起做苦役的鐵鍬、鐵鏟等器具,浩浩蕩蕩奔向日本軍營,當大隊人馬到達營區時,幾位日本軍官早已自殺,其餘眾多日本兵低頭不語,面向著自己國家的方位,跪聽裕仁天皇於日前(八月十五日)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日本民眾公告的終戰詔書。
        「便宜了這些日本鬼子!」我國幾位瘦弱的戰俘激動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
        「這些日本鬼子全都是壞胚子,沒人性! 平日裡想盡法子虐待我們,想整死我們,如今打不過人家就沒臉活,真是個王八蛋!縮頭龜!
        「是啊!日本縮頭龜不配當人!」受盡折磨的我國官兵拖著疲乏虛弱的身軀用盡力氣叫罵。
        大多數的戰俘其實都不知道:日本人在尚未戰敗之前,原本計劃對拉包爾戰俘們採取殺戮政策!
        早在民國三十三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就已接連失利,至民國三十四年三月初,盟軍對拉包爾實施了一次持續二十四小時的大規模轟炸,將當地的軍事建設和地面防空設施全數被炸毀,在拉包爾的日軍受到威力強大的盟軍空襲和圍困,只得轉入地下防禦。
        民國三十四年一月,日軍逼迫我國戰俘在距離拉包爾不遠的一處叫做「納麻爾」(Namale)的地方,挖掘幾條大型的防空隧道,隧道之間彼此相通,但出入口卻只有一個,日軍還特別在隧道口放置一個裝著毒氣的大型儲藏罐,一旦盟軍攻占拉包爾,他們就會把戰俘視為陪葬品,將其全數趕進隧道裡,施放毒氣虐殺洩恨。
        當拉包爾的日軍在知道自己國家投降之後,原本打算採用上述手法毒殺戰俘,所幸在日軍還處於兵荒馬亂來不及下毒手之時,拉包爾已為澳大利亞正式接管。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六日,在拉包爾的日本陸軍將領今村均奉命代表日方在英國航空母艦「光榮號」上,正式向盟軍簽字投降,在拉包爾每天過著地獄般生活的戰俘們,此時才方有一絲重見光明的希望。
        九月十日,負責接收的澳大利亞第十一師登陸拉包爾。當澳軍接收拉包爾之時,赫然發現存活的我國戰俘中,竟然還有舉世聞名的淞滬會戰「八百壯士」成員共三十六名,其中朱雲少尉等三位劫後餘生的將士掩不住重獲自由的喜悅,穿上澳軍提供的軍裝,配戴上自己拼命珍藏許久的軍人徽章,手持自製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迎接澳軍到來的同時,三人共同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